拜仁第六次欧冠冠军-拜仁全胜夺欧冠第六冠厂

tamoadmin

1.拜仁历史上夺过几次欧冠?哪个是夺欧冠最多的球队

2.拜仁夺得欧冠冠军,对他所在的球队有什么影响?

3.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4.在欧冠历史上,有没有哪支球队是全胜夺冠的?

拜仁历史上夺过几次欧冠?哪个是夺欧冠最多的球队

拜仁第六次欧冠冠军-拜仁全胜夺欧冠第六冠厂

拜仁慕尼黑一共5次获得欧冠冠军

1974 拜仁慕尼黑1:1(加赛4:0)马德里竞技 海瑟尔 布鲁塞尔

1975 拜仁慕尼黑2:0利兹联 王子体育场 巴黎

1976 拜仁慕尼黑1:0圣埃蒂安 汉普顿 格拉斯哥

2001 拜仁慕尼黑1:1(点球5:4)瓦伦西亚 圣西罗 米兰

2013 拜仁慕尼黑2:1多特蒙德 伦敦 温布利球场

最多的是皇马。皇马历史上一共夺得了10次冠军

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Real Madrid Club de Fútbol ,中文简称为皇马)是一家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足球俱乐部,球队成立于1902年3月6日,前称马德里足球队。1920年获国王赐封“皇家”的尊称,徽章上加上了皇冠,并改名为皇家马德里。

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拥有众多世界球星。2000年12月11日被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球队。2009年9月10日被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评为20世纪欧洲最佳俱乐部。2014年9月10日被评为2014年度欧洲最佳俱乐部。

皇家马德里已夺得过10次欧洲冠军杯冠军(夺冠次数第一)、32次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冠军(西甲第一)、19次西班牙国王杯冠军、9次西班牙超级杯冠军、2次欧洲超级杯冠军。

1956年6月13日

皇家马德里赢得了第一座冠军杯,在与法国朗斯堆的艰难较量中,白衣军团最后4:3赢得了冠军。

1957年4月11日

比赛双方为西班牙的皇家马德里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皇家马德里凭借迪·斯蒂法诺和弗朗西斯科·亨托在下半场的两粒进球取得胜利,成功卫冕本项赛事

1958年4月25日

1958年5月29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海瑟尔球场,皇马再次闯入决赛,对手是意大利AC米兰。90分钟两队2比2战平,在加时赛阶段,皇马的亨托打进一粒足以让人铭记的进球,帮助皇马3比2击败对手,成功三连冠,皇马加冕“欧洲之王”。

1959年6月3日

1959年6月3日,德国斯图加特内卡尔球场。1958/59赛季的冠军杯决赛再次在皇马与兰斯之间进行,凭借马特奥斯和迪斯蒂法诺的进球,皇马2比0击败兰斯,连续四年称霸欧洲之巅。

1960年5月18日

1960年5月18日,苏格兰格拉斯哥汉普顿公园球场。皇马7比3击败德国球队法兰克福,包揽了前五届的全部冠军。迪斯蒂法诺帽子戏法,普斯卡什打进四粒进球。这场比赛涌入了128000名观众入场观战,超过了第二届的125000。

1966年5月11日

1966年5月11日,布鲁塞尔海瑟尔球场。首次闯入欧冠决赛的贝尔格莱德游击队遇到了皇马,虽然游击队的瓦索维奇在第55分钟率先破门,无奈皇马的阿曼西奥和塞雷纳在比赛最后20分钟里打进两粒进球,皇马反败为胜2比1击败游击队,第六次夺冠。而西班牙本土球员亨托也创纪录的六夺冠军杯。

1992年5月20日

1992年5月20日,伦敦温布利球场,曾两次在欧冠饮恨的巴塞罗那再次闯入决赛,对手是意甲球队桑普多利亚。这届是冠军杯改制后的第一场决赛,克鲁伊夫执教的巴塞罗那拥有大劳德鲁普、科曼和瓜迪奥拉等一干猛将,桑普多利亚帐中不乏维亚利、曼奇尼和隆巴多这样的本土国脚。第112分钟,荷兰人科曼一脚右脚任意球决定了冠军归属。

1998年5月20日

1998年5月20日,阿姆斯特丹,这是欧冠第三次改制后的第一场决赛,球队扩充到24支。连续三年进入决赛的尤文图斯遇到了皇马,海因克斯和里皮均是当时的名帅。唯一进球发生在第66分钟,罗伯托-卡洛斯大力远射,尤文图斯后卫尤里亚诺不慎将球停在了门将佩鲁齐和米亚托维奇中间,后者反映迅速将球打进。凭借这粒进球,皇马阔别32年再次捧起了冠军奖杯。

2000年5月24日

2000年5月24日,巴黎圣丹尼斯球场,进入新纪元的欧冠已扩军为32支球队。这一年是西班牙人的天下,四强当中有三支球队来自西班牙,决赛也在皇马与巴伦西亚这两支来自同一国家的球队间进行,这些都开了欧冠历史的先河。莫伦特斯、麦克马纳曼和劳尔的进球帮助皇马3比0夺冠,这是俱乐部历史上的第八次冠军杯捧杯。

2002年5月15日

2002年5月15日,格拉斯哥汉普顿球场,42年前的决赛,皇马在这里击败德国球队法兰克福夺冠,这次他们在同一块场地又一次迎来了一支德国球队,是由卢西奥、巴拉克、巴斯图尔克以及基尔斯滕压阵的勒沃库森。开场14分钟,劳尔和卢西奥各为球队打进一球,精彩的进球来自第45分钟,齐达内不等皮球落地,凌空抽射锁定胜局。那一年,勒沃库森背上了“三亚王”的不雅之名。皇马9夺冠军杯,在这一年,皇马也被国际足联评为20世纪最佳俱乐部。

2006年5月17日

2006年5月17日,巴黎圣丹尼斯,欧足联50周年庆典决赛在巴塞罗那和阿森纳之间进行,77500名观众涌入球场,挪威人豪格有幸成为这个值得纪念日子的决赛主裁。开场37分钟,亨利助攻,索尔-坎贝尔头球帮助阿森纳领先,一切都在下半场结束前改变,瑞典老将拉尔森先后在第76和80分钟助攻,埃托奥和替补出场9分钟的贝莱蒂完成了反败为胜的逆转。这座冠军奖杯,让里杰卡尔德执教的巴萨达到顶峰,”梦二队“由次而生。

2008年5月27日

2009年5月27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2009年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决赛中,巴塞罗那依靠埃托奥和梅西的进球以2比0战胜曼联,夺得冠军。这也是迄今位置西甲夺取的最新一个冠军,新赛季冠军杯决赛将在伯纳乌举行,相信两只球队一定会更渴望夺得冠军,无论是皇马亦或巴萨,这都将拥有新的历史意义。

2014年5月25日,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最终在加时赛4-1夺冠,将与欧联杯得主塞维利亚争夺欧洲超级杯,并作为欧洲代表进入世俱杯半决赛。

拜仁夺得欧冠冠军,对他所在的球队有什么影响?

拜仁夺得欧冠冠军,对他所在的球队有什么影响?

拜仁夺得欧冠冠军,对这个球队来说,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是一个莫大的鼓励,我们都知道这个赛季的拜仁慕尼黑队已经先后在德甲、德国杯都获得了冠军,而现在获得了欧冠的冠军,这也是拜仁慕尼黑队史上第二次获得三冠王,随之而来的将是荣誉和奖金,并且拜仁慕尼黑队获得欧冠冠军,也是标志着德国足球正在复苏,正在冉冉升起。这个意义太巨大了。

其中还对于一个人来说,拜仁慕尼黑队夺得欧冠冠军,对于他就是对执教的一个肯定,这个人就是55岁的拜仁主帅弗里克,他是半路接手球队的,当时拜仁慕尼黑队的战绩并不是特别出色,处于德甲积分榜上的第四位,但是弗里克一接收拜仁慕尼黑队,就使得这个球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球队在他执教的36场比赛中获得了33胜1平2负的成绩,胜率之高,让人咋舌,拜仁慕尼黑队在打欧冠的时候,已经保持了30场不败和21场连胜的记录,因此说拜仁慕尼黑队这个赛季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经过时间积累的一个过程。

而作为一个德甲的菜鸟教练,他来德甲之前,只执教过低级别联赛球队,最高光的时刻也仅仅是出任了德国国家队助教,所以说他的履历并不辉煌,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平民教头愣是将拜仁慕尼黑队带入到了欧冠的决赛圈,并且取得了冠军的成绩。

这个事情也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没有怀才不遇,只因为你怀的才不足够大,并且有理性有梦想一点要去追,有可能就会实现。

这届欧冠比赛上,拜仁慕尼黑也开创了一个时代,因为他们是欧洲从小组赛道决赛圈一场都没有输的球队,这个连胜纪录前无古人,这个纪录是很难被打破的,作为一致并不看好的德国球队,在这届欧冠比赛中,球队展现出了团体和斗志力,这是一支平民球队,在面对巴黎圣日耳曼这支拥有众多球星的球队,他们能够获胜,就是一个很大的奇迹,他们也是这届欧冠比赛成色最大的黑马。

这届欧冠比赛中,莱万多夫斯基打出了自己生涯最好的比赛和数据,本赛季莱万打入15粒进球成为欧冠射手王,成为拜仁欧冠路上最出色的球员,差点打破C罗单赛季欧冠进球纪录,也是因为少赛一场的缘故。最后恭喜拜仁慕尼黑获得这个赛季欧冠冠军,并且能够继续为球迷朋友有们贡献精神才的比赛,加油吧!拜仁慕尼黑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欧冠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欧冠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欧冠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欧冠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以上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主席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贷款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欧冠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皇马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皇马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差不多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在欧冠历史上,有没有哪支球队是全胜夺冠的?

欧冠决赛开打:大巴黎VS拜仁。纵观两支球队上半场的表现,堪称巅峰对决。反过头来看曼城,即使没有爆冷被里昂淘汰,瓜迪奥拉的球队,也拿不到欧冠冠军。

上半场,两支球队有多次破门良机。在威胁球上,大巴黎更多一些,不过,在半场临近结束之际,科曼禁区内突破被放倒,当值主裁由于第一次执法欧冠决赛这样重大的比赛,不敢判罚点球。

下半场易边再战,拜仁凭借着整体实力上的优势,相比较于上半场,更加掌控着比赛的走势。第58分钟,进球出现了:基米希精妙吊传,科曼后点头球破门。

之后,两支球队互有攻守,但都没有再次取得破门。1-0的比分维持到了最后,拜仁顺利夺冠。这场比赛,无论谁夺冠,其实都将创纪录。在大巴黎这边,是俱乐部历史上第一次进入欧冠决赛。而拜仁呢?

自从1992年欧冠改制以来,没有任何一支球队,从小组赛到决赛,全胜夺冠的。而现在拜仁,做到了。在小组赛中,拜仁6战全胜,进24球丢5球,小组赛的三个对手是:热刺、奥林匹亚科斯、贝尔格莱德红星。进入淘汰赛,拜仁3-0切尔西、4-1切尔西,8-2巴萨,3-0里昂。再加上,这场决赛1-0胜大巴黎,11场比赛全胜。

这个前无古人的纪录,会有来者打破吗?恐怕,很难!赛制特殊,从1/4决赛开始,就是单场定胜负。更重要的一点是,空场进行,没有主客场的优劣势。拿到欧冠冠军之后,拜仁第二次实现三冠王。上一次,是12-13赛季。巴黎首发:1-纳瓦斯、4-科雷尔、2-蒂亚戈-席尔瓦、3-金彭贝、14-贝尔纳特、21-埃雷拉、5-马尔基尼奥斯、8-帕雷德斯、11-迪玛利亚、7-姆巴佩、10-内马尔拜仁首发:1-诺伊尔、19-戴维斯、17-博阿滕、27-阿拉巴、32-基米希、6-蒂亚戈、18-格雷茨卡、22-格纳布里、25-穆勒、29-科曼、9-莱万。